工业机器人化身高端“智”造装备指日可待
信息来源: http://www.emcmy.com 时间:2016/6/17 13:26:04
近年来,汽车及零配件行业和消费电子行业对工业机器人设备需求与日俱增,工业机器人领域各类热门产品不断涌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发展现状
近年来,汽车及零配件行业和消费电子行业对工业机器人设备需求与日俱增,工业机器人领域各类热门产品不断涌现,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8年,工业机器人年均销售量约为11.5万台;从2010年到2014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7.1万台,增长量约48%;至2015年工业机器人销量为7.2万台,工业机器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
四大挑战
第一,缺乏顶层设计。随着富士康百万机器人建设计划,各地方政府看到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潜力,纷纷声明要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但是工业机器人产业有其技术密集、下游市场丰富、配套服务齐全的要求,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适合发展。现在遍地开花的情况,实际是缺乏顶层设计,急功近利的表现。而这种粗放式发展模式使企业难以扎实基础,导致产业发展不顺畅,行业提前进入洗牌期。
第二,技术支撑不足。工业机器人技术属于综合型、跨领域复合技术,严重依赖于国家整体技术水平。我国精密制造整体水平不高,关键零部件技术缺失,严重依赖进口,特别是在高性能交流伺服电机和高精密减速器方面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尤为明显。这一差距造成国产工业机器人成本居高不下,同时影响到机器人核心部件共性技术的提升,严重制约了产业的成熟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形成。
第三,专业人才匮乏。我国有近百家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生产的高校院所和企业,现行的体制造成各家研究过于独立封闭,未能形成合力,无统一标准,低水平重复研究,产学研各自为战,而基础技术体系的普及、共享及高端技术的研究也还不够。工业机器人产业既需要技术人才,也需要专业性的管理、运营人才。由于目前这一类专业人才短缺,使得高校、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与成型产品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造成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低下,产业增速发展不明显。
第四,生产模式固化。中国目前的装备制造业以组装为主,缺乏技术含量和创新动力,是世界的“制造工厂”而不是“创造工厂”。工业机器人的介入会改变原有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模式,这使低端制造业固有思维在短期内很难接受革新式的生产方式。另一方面,中国目前的人力成本相对较低,除了大型的密集生产之外,机器人使用仍然是一项较大投资,而且定制、安装、折旧和维修等费用超过了人工成本,带来的利益不足以冲抵投入,因此国内企业对使用机器人持有疑虑,产业难以迅速壮大。
前景预测
短期来看,由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大方针不断被落实,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将保持稳定增长,并借助其在汽车领域中的良好应用逐步拓展到其他行业。从区域结构变化趋势来看,预计2016-2017年,华东与华南区域应用工业机器人数量仍占据较高比例,而东北、华北区域占比将逐渐增高;从行业结构变化趋势来看,预计2016-2017年,汽车、电子工业仍是国内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在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等领域的占比将增加。
从政策层面来看,五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政府各项政策的推动,加上市场的需要,未来我预计中国机器人市场仍会有20%-30%的增长。
从企业投资角度来看,瑞士abb、日本fanuc(发那科)、日本YASKAWA(安川电机)、德国kuka(库卡)这四大工业机器人行业巨头都在中国设立了分公司。其中,安川电机除成立中国公司外,还投资中国本土厂商(杭州凯尔达机器人),通过本土化合作,进一步开拓市场。
总体来看,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工业机器人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也将成为高端装备的重点领域之一。
铁粉芯 8材 HST50-8B
高偏流的情况下,磁芯损耗最低,兼且线性良好,是最好的高频材,也是最贵的材料OD(in/mm) ID(in/mm) HT(in/mm)0.500/12.7 0.303/7.7 0.250/6.35Al: 23 nH ±10%
铁粉芯 HST131-52 52材…
52材在高频率下磁芯损耗较低,而磁导率与材料-26相同,在新型的高频抗流器上应用广泛.OD(in/mm) ID(in/mm) HT(in/mm)1.300/33.0 0.640/16.3 0.437/11.1Al: 108 nH ±10% 初…
26材 HST157-26
26材最为通行的材料,是一种成本效益最高的一般用途材料,适合功率转换和线路滤波等各种广泛用途. OD(in/mm) ID(in/mm) HT(in/mm)2.000/50.8 1.250/31.8 1.000/25.4Al:…
铁粉芯 HST131-52
52材在高频率下磁芯损耗较低,而磁导率与材料-26相同,在新型的高频抗流器上应用广泛.OD(in/mm) ID(in/mm) HT(in/mm)1.300/33.0 0.640/16.3 0.437/11.1Al: 108 nH ±10%